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002
(经济观察)政策持续上新 助力中国股市“稳与活”
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(记者 陈康亮)继5月7日发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后,中国资本市场近期再迎多项增量政策。分析认为,这有利于持续稳定和活跃中国资本市场。
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,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助力股市“稳与活”的基础。
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5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,证监会将持续引导上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、回购增持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,不断打造高质量、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群体。
近日,并购重组领域已有新政出台。中国证监会5月16日公布施行修改后的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》,在简化审核程序、创新交易工具、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优化,并创下多个“首次”: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,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,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,首次引入私募基金“反向挂钩”安排。
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罗钻辉表示,并购重组市场已成为A股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。上述《办法》的核心在于对并购重组政策进一步松绑,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做大做强,增强市场活力。预计政策有望推动上市公司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布局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助力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投资者是市场之本,增强投资者信心是助力股市“稳与活”的关键。
“保护投资者,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最重要的工作和核心任务。”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近日在“5·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活动上表示,证监会将与有关各方、社会各界进一步凝聚共识,协同推进投资者保护工作,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,切实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和信心。
主要措施包括: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,从根本上夯实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基础;优化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,筑牢投资者保护的制度根基;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,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;依法从严打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,为投资者营造安全的投资环境;支持受侵害投资者依法维权,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中国资本市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正得到政策端有力支持。监管层提出的上述措施务实、有力,部分已经落地。如近日印发的《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,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以“投资人利益为核心”的深度改革阶段。新规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,通过“浮动费率”机制打破基金“旱涝保收”等问题,推动基金公司重视投资者回报,有利于提升投资者信心。
助力股市“稳与活”除了要“强本强基”,也离不开“严监严管”。
5月15日,中国最高人民法院、证监会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对于通过编传“小作文”等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、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,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的,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近年来,股市“小作文”频繁在中国社交媒体发酵并引发市场震荡。比如,在2025年的首个交易日,所谓“小作文”的虚假消息“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日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以及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”内容发酵,A股三大指数当天收跌,盘后中国证监会紧急辟谣称:这些信息都是谣言。
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,在资本市场中,“小作文”通常是指未经证实的敏感消息或谣言,这类信息篇幅简短、内容具有煽动性,常以聊天记录、截图、匿名爆料等形式在网络快速传播,对市场危害极大。此次监管部门联合出击意义重大,有望极大震慑潜在违法者,彰显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乱象零容忍的坚定决心,有助于营造公平、有序的市场环境,进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平稳、健康、高质量发展。(完) 【编辑:付子豪】